找到相关内容941篇,用时3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宗喀巴对“无分别”说的批驳及其实质

    基础上,宗喀巴认为菩萨与声闻、缘觉的区别就是能在证空之后,发扬自利利他的精神这也是由无分别说引化出的双方的一个重大分歧。  基于上述诸多分歧,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三中,结合修行观,从总的...菩提”,强调一种“无得”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他认为声闻、缘觉二不可能进入菩提萨垂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厌于苦,故乐于涅槃,住于空寂,缘有取舍”,[22]也就是说他们虽已知空但著空,还有所执著,所以...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1859102.html
  • 两种传统下阐释的中观学

    “有得”。由此,解脱境界只有一种——修得无我正见,也就是他自己所说:   故无自性为相无我,是无第二寂静之门趋涅盘城,此乃无等唯一之门。[22]   在此基础上,宗喀巴认为菩萨与声闻、缘觉的区别就是...认为声闻、缘觉二不可能进入菩提萨垂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厌于苦,故乐于涅盘,住于空寂,缘有取舍”,[21]也就是说他们虽已知空但着空,还有所执着,所以还没有最后解脱。由此可以推导出,摩诃衍所认为的解脱...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2059104.html
  • 《噶举金鬘传承》中关于阿底峡记述

    造的论疏等。  ㈠学习大乘  1、波罗蜜  2、真言  1、波罗蜜  阿底峡研修菩萨,包括四圣谛法、马鸣写的《庄严经》、各种般若波罗蜜多经典,和其他波罗蜜的法典。他对各种经论均有很深的领悟,...十九天讲授拉杜的《集菩萨学》,以及《入菩萨行》等等。  2、真言  阿底峡在密法方面的学习包括四部密续、《度母本续》,以及《文殊师利续》。在行部密续方面,他研修了《三种三昧耶王续》和《圆满悟道续》;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4559237.html
  • 佛像部纪事

    为业专精致感忽有齐州僧道铨赍无量寿像来云是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空往彼安乐世界图写仪容既冥会素情深怀礼忏乃睹神光照烁庆所希幸于是模写恳苦愿生彼土没齿为念  集异记隋开皇中释子澄空年甫二十誓愿于晋阳汾西...不救我语讫身便自浮得一板之惊涛自天约行百余里随流入小浦中获遗物一笥颇有所资而归人以为观音之助  明沈见泉祖游黎里罗重寺见后殿毁塌观音首顶箬笠叹曰菩萨慈悲能与人智慧某愿重修此殿求吾子孙有一二读书者足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3859357.html
  • 两种传统下阐释的大乘学说——以宗喀巴(格鲁派)和摩诃衍(禅宗)为例的探讨

    自性为相无我,是无第二寂静之门趋涅槃城,此乃无等唯一之门。[20]   在此基础上,宗喀巴认为菩萨与声闻、缘觉的区别就是能在证空之后,发扬自利利他的精神。这也是由无分别说引化出的双方的一个重大分歧...关于解脱境界,摩诃衍总的观点便是他引《金刚经》所说的“无有少法可得,是为无上菩提”,强调一种“无得”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他认为声闻、缘觉二不可能进入菩提萨陲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厌于苦,故乐于涅槃,住...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5259635.html
  • 近代中国佛教的反传统倾向与日本的“批判佛教”

    此二原不相离。”[2 ] (p1278) 在撰于六十年代的《正觉与出离》一文中, 吕说:菩萨里的重要学说, 起初有龙树—提婆一系。他们依据《般若》、《宝积》等经典, 由“法性本寂”,这是从诸法实相...的,而突破口则是《大乘起信论》真伪问题的论争。  《大乘起信论》的争论起因于古人的二处记载:隋代法经在其所编《众经目录》中将其编入“众经疑惑部”。唐均正也说过:“《起信论》一卷,或人云真谛译、马鸣菩萨...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5659638.html
  • 元代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之交流略述

    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觅心。”[30]  藏传佛教也有自己的“判教法”,例如宁玛派根据全部显密佛法在印度产生、发展、演变的时间顺序将其判为九:声闻部、独觉部、菩萨...一百五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七卷)。  契经藏分菩藏(大乘)契经藏和声闻(小乘)契经藏两种,调伏藏和对法藏亦然。  菩萨契经藏分为二:初显教大乘经,次密教大乘经。  显教大乘经分为六:初般若部、二宝积部、...

    孙悟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5859699.html
  • 《善生经》的理财观:获利作四分用

    行常兴,不坏缘生,法界恒现。……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   《万善同归集》   菩萨人于恒沙劫受五欲乐,游戏自在,未曾舍离菩提之心,如是菩萨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萨善能守护安住菩提之心...此身。   寂天《人菩萨行论》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此难得暇满的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地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13259794.html
  • 人生佛教的经言祖语(2)

    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维摩经·佛国品》   然不动真际,万行常兴,不坏缘生,法界恒现。……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   《万善同归集》   菩萨人于恒沙劫受五欲乐,游戏自在,...  《人菩萨行论》   弱者愤怒有何用?强者何必把气生?为了办事而愤怒这是无谓的自焚。   《萨迦格言》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长阿念哟》卷十六《坚固经》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4259909.html
  • 人间佛教的蓝图(下)

    ”等。   甚至即以信仰佛教的教义而言,本身也有层次的不同,例如凡夫的般若是正见、二人的般若是缘起、菩萨的般若是空;唯有佛,才能真正证悟般若,所以般若是佛的境界,是最上乘的一真法界。   佛教依众生...出世解脱的出离心,以涅槃解脱乐为最终的目的,如道教的出世无为、清净解脱;菩萨的佛教,重于利他济世的菩提心,以悲智究竟乐为修行的极至,而六度万行乃为利他济世的具体实践。   佛教的教义深奥而且具有包容性...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860086.html